開箱
-
圓剛AVerMedia EzRecorder ER310超級錄影王實測開箱,數位第四台預約錄影的好幫手
夏日在家吹冷氣看電視或追劇,真是一大享受。但有時候一忙就會錯過精彩鏡頭,或者播映最終篇時剛好加班無法趕回家看,沒看到最後一集感到非常扼腕。雖說電視節目其實也可以錄影下來,但因應有線電視數位化之後,想要錄電視節目,必須得向有線電視業者加價申租「硬碟錄影服務」才行,所以你必須打電話請第四台業者來開通,然後另外計價。而且錄影下來的節目可能就只能在你電視上播放,無法轉錄到其他PC、手機或平板上使用…這樣的話,除了透過申租有線電視業者的額外硬碟錄影功能之外,難道沒有其他辦法嗎?有的!圓剛最新的EzRecorder ER310超級錄影王,就可讓您可以省下這筆錢。ER310支援來自HDMI或色差端子等來源的訊號,必要時只要搭配個HDMI分接器,即可將最完整清晰的Full HD畫面忠實錄影下來,並在電視、PC或其他平板或手機上播放。 電視開機時,ER310偵測到訊號時也會跟著開機,要錄影時只要按主機上或遙控器上的錄影鍵,即可進行錄影。若要預約錄影也OK,只要設定好多筆預約時間(可依單次、每日、每週或上班日/假日等頻率來設定),並將IR延長線黏貼到第四台機上盒的紅外線處,再選定好電視機上盒型號(或透過IR學習功能來複製機上盒遙控器的命令),就可讓ER310在錄影時間一到時,自動幫機上盒開機並準備開始錄影,如此再也不用趕回家追劇了。 除電視機上盒外,ER310也支援DV、遊戲機、小米盒子、千尋盒子…,可將畫面錄製成最高1080p@30的MP4 (H.264, AAC)格式,並支援最佳/佳/最長時間等畫質模式(20/15/10 Mbit rate),也支援快照功能(JPG格式)。其剪輯功能還可將不必要的廣告剪掉,並可透過檔案管理功能,將硬碟內的錄影檔複製到USB隨身碟,以分享給他人。 產品型號:圓剛AVerMedia EzRecorder ER310超級錄影王 訊號輸入:色差端子、HDMI 訊號輸出:HDMI 其他接孔:USB 2.0 (外接隨身碟)、LAN(網路校時)、IR Blaster(將IR延長線貼到機上盒) 控制方式:ER310上的錄影鈕、開關鈕,或隨附遙控器 由於一般客廳大多數的長輩都已習慣使用遙控器來錄影,早期類比時代還能透過轉接的方式來錄影,隨著電視進化到以LCD甚至LED電視為主,搭配Full HD甚至4K的解析度,加上第四台全面數位化,電視錄影的習慣也開始跟著變化。 消費者可以向有線電視業者申租硬碟錄影服務,只是必須要另外增加費用,而且有些錄影檔格式無法在其他電視播放,因此會變得很不方便。而圓剛的EzRecorder ER310超級錄影王,其獨特處在於可以支援全台機上盒、錄影超清晰,針對部份機上盒有鎖訊號的部份,也只要透過HDCP破解器就可沒問題了,且錄影檔可以在其他裝置上播放,對於想要將節目錄下來,然後拿到手機或平板播放的人來說,的確非常方便。 不過,EzRecorder ER310超級錄影王,也有其改善處,像是開機時間稍久,大概要10秒左右,且進入選單畫面時,電視影像無法Overlay播放出來。希望新版韌體推出時,可以有更好的表現。 廠商名稱:AVerMedia - 圓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26-363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
外享十核,極致展現,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處理器極致版在台上市,現場開放民眾體驗!
為慶祝英特爾首款10核心家用桌上型電腦處理器,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處理器極致版,正式在台上市,英特爾台灣分公司8月9日於台北三創數位生活園區一樓12立方舉行「外享十核‧極致展現」記者會與消費者體驗會,精心打造四大高臨場感娛樂展示區,並邀請到知名主持人阿Ken及人氣電競實況主-潔哥與Xargon參與盛會。 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處理器極致版,是針對重度效能需求所設計,提供最高10核心與20個執行緒、最多能加裝4張獨立顯卡、並支援超快速的Thunderbolt 3.0技術,足以面對嚴苛的作業負載。這次,顛覆過往的PC使用經驗,大幅縮短電腦運算時間,是今日遊戲玩家與內容創作者在執行超級多工(mega-tasking)作業時的最佳選擇。 Intel這次則發表了Broadwell-E處理器,正式發表時間為:Computex Taipei 2016期間,nDA解禁日期為2016年05月31日,共推出: 報價美金434元(折合台幣14,158元) 報價美金617元(折合台幣20,127元) 報價美金1,089元(折合台幣35,524元) 報價美金1,723元(折合台幣56,205元) ● 10核、8核、6核多元選項 ● 最新Intel極致渦輪加速技術3.0 (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 ● 可支援高達40條PCIe 3.0通道 ● 支援4通道DDR4-2400記憶體 ● 完全不鎖頻,使用者可自由調校效能 ● 可支援多達25 MB的Intel® Smart Cache智慧快取 ● Intel Hyper-Threading超執行緒技術 ● 支援LGA 2011-v3插槽 ● Intel Ready Mode技術 ● Intel X99晶片組相容性 (1) 360度全景娛樂體驗區-本區串連30台數位單眼相機,360度環繞同步拍攝各個視角,再透過搭載Intel Core i7處理器極致版的桌上型電腦編輯後製,製作出全景360度的動態影片,並可選取任一角度預覽特寫、快轉或減速畫面,捕捉最珍貴的瞬間。 (2) VR虛擬實境區-此區透過《ZenBlade》以及《Project Tres三國VR遊戲體驗》兩款遊戲,帶領玩家進入虛擬實境。《ZenBlade》讓玩家化身東瀛忍者,大手一揮就擁有徒手切西瓜的好功夫,透過綠幕即時去背、打造混合實境效果,讓玩家猶如置身真實世界;此外,由遊戲開發大廠唯晶科技(Winking Entertainment)打造的《Project Tres三國VR遊戲體驗》則帶領體驗者穿越至三國時代,細緻逼真的場景、豐富的情境互動,彷彿三國在眼前重現。VR虛擬實境區的主機皆搭載Intel Core i7-6800K處理器並搭配X99高速晶片組,讓VR體驗運行更流暢;多樣彈性的I/O介面連接影像擷取卡、並結合動態攝影機以及HTC VIVE,完美打造出超高臨場感的VR體驗。 (3) 電競遊戲區-此區展示《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以及《天涯明月刀 (Moonlight Blade)》兩款電競遊戲。透過搭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處理器極致版電腦主機、高效多核的運算讓高階顯示卡發揮更好的效能,同時搭配12K高解析度的螢幕,讓熱血玩家們在現場享受超流暢畫面且如臨實境。 (4) 極限超頻區-這次,Intel Core i7-6800K、6850K、6900K與6950X Extreme全數型號皆為不鎖倍頻,提供更大的超頻彈性讓玩家們自由調整倍頻與外頻。此區由超頻專家展示運用液態氮急速冷卻的效果,將處理器頻率推向極限,大幅增加處理器的優異效能。 英特爾台灣分公司更與九大通路夥伴(包含立曜、宏晉、欣亞、昇鼎、紐頓、原價屋、順發、歆宇、德總等合作通路)推出限時優惠。即日起至8月31日止,凡購買Intel Core i7處理器、主機板及SSD指定產品組合,即可獲得2016夏日遊戲包一份;遊戲包內含三款熱門遊戲:虹彩六號(Rainbow Six)、戰車世界(World of Tanks)以及戰爭前線(Warface)。 此外,各通路更加碼贈送電競滑鼠、三年份防毒軟體等多項好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活動詳情請洽各通路店家。 →更多的【PCDIY! CPU】: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
「群暉 Synology RT1900ac」實測開箱,智慧家庭中無線路由器的頂尖之作!
如果您有使用NAS,那您應該有聽過國內的NAS大廠群暉Synology的名號,Synology群暉所推出的NAS搭載了獨家的DSM系統,圖形式人性化的操作介面,擄獲了不少人,也培養出許多的愛用者。今年群暉除了持續推出新的NAS產品,更令人驚訝的是,推出了一款支援802.11ac的無線路由器,也就是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Synology RT1900ac。 首先我們先從外觀與硬體規格來看Synology RT1900ac,採用Broadcom BCM58622雙核心處理器,運作時脈為1GHz,並搭配256MB的DDR3記憶體,支援的無線網路規格為 802.11 a/b/g/n/ac,搭配三天線設計,可支援3-Stream傳輸,802.11ac最高速率可達1.3Gbps(1300Mbps),802.11n支援256-QAM技術,最高速率可達600Mbps,兩者相加之後,總頻寬可達1900Mbps,因此型號標示為RT1900ac。有線網路部分則提供了1組WAN與4組LAN,都支援Gigabit LAN傳輸規格,最高速率可達到1000Mbps,因此可支援光世代100M、300M或以上的高速寬頻網路。 ●無線路由器型號:Synology RT1900ac ●FCC認證:YOR-RT1900AC ●解決方案:Broadcom 802.11ac 3-Stream(Dual Band) ●無線路由器等級:AC1900(AC1300 + N600) ●應用處理器:Broadcom BCM58622(Dual Core,ARM Cortex A9,1.0GHz) ●主記憶體:三星SAMSUNG K4B2G1646Q-BCK0共256MB ●快閃記憶體:東芝TOSHIBA THGBMBG5D1KBAIT共4GB ●2.4GHz頻段 無線網路晶片:Broadcom BCM43460 無線網路設定:3x3:3 無線網路頻寬支援:20MHz、40MHz 無線網路處理:802.11bgn 功率放大器:○ 最高傳輸速率:600Mbps ●5GHz頻段 無線網路晶片:Broadcom BCM43460 無線網路設定:3x3:3 無線網路頻寬支援:20MHz、40MHz、80MHz 無線網路處理:802.11ac + 802.11n 功率放大器:○ 最高傳輸速率:1300Mbps ●802.11ac無線網路規格:802.11ac Wave 1 - 80MHz,SU-MIMO ●有線網路晶片:Broadcom BCM58622 有線網路設定:1-1GbE-Wan + 4-1GbE-Lan ●天線:3個5-dBi外置式式天線(External PA方案,High Power) ※備註:○表示不詳,待確認 看完了外觀與了解硬體規格之後,接著就讓我們把機器安裝起來,連線到管理介面一探究竟。RT1900ac除了具備高速無線傳輸能力,最獨特的就是搭載群暉特別打造的SRM(Synology Router Manager)系統,操作介面就像使用Windows一樣簡單。SRM這樣的圖形化介面,對於Synology NAS的使用者來說並不陌生,因為這就是從群輝NAS的DSM系統介面移植而來。 無線路由器最主要的網路連線與相關功能都是透過網路中心來進行設定。除了基本的功能外,RT1900ac也提供了QuickConnect、DDNS,家長防護、流量管制、遠端遙控喚醒Synology NAS等進階功能。 當家長需要管控家中孩童上網或管控各裝置的網路傳輸速度與傳輸優先權時,就可以使用網路中心中的家長監護和流量控制功能來做到。 SRM也具備DSM系統的套件中心設計,套用下載套件就可以增加新功能。目前提供的套件有Download Station、媒體伺服器、VPN Server、DNS Server、RADIUS Server五種。 針對網路連線狀態與管理,RT1900ac也提供了流量統計報表與安全諮詢中心等功能。針對不熟悉無線路由器設定的使用者,RT1900ac也會再開啟網路服務之後,詢問是否要一併開放網路服務所需的各項設定,避免無法連線使用服務的問題。 利用RT1900ac側邊的USB埠與SD記憶卡槽,就可以連接USB外接硬碟、隨身碟或SD卡。接著使用儲存空間&印表機功能,就可以將外接裝置的儲存空間分享給區域網路中的其他裝置存取。或者也可以搭配RT1900ac套件中心的Download Station功能,當作檔案下載的儲存目的地。支援NTFS與FAT、FAT32檔案格式,所以隨身碟不需要重新格式話就能直接使用。 針對RT1900ac無線路由器,群暉也設計了可以在行動裝置上使用的APP程式,分別是可以用來調整無線路由器設定與監控使用狀態的DS Router,以及可以隨時隨地存取檔案的DS File。 Synology RT1900ac的話,台北光華商場已經開始販售。目前,購買的玩家,大多是Synology NAS愛用者。PCHome 24h購物,報價:4,599元! Synology RT1900ac無線路由器,具備高階的802.11ac無線路由器硬體,以及獨家的SRM圖形化設計介面,軟硬體功能都相當突出,但是要跟許多已經耕耘已久的無線路由器廠商競整還是相當不容易。如果能加強與Synology自家NAS的整合與最佳化,打造完整的網路存取解決方案,至少就能吸引許多原有的NAS愛好者購買,市占率可以快速提升,也可以更有信心開發更新、更棒的無線路由器產品。 整體來說,不但適合智慧家庭,也可對應數位辦公室,是款智慧家庭中無線路由器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Synology - 群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52-59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網通設備】: →更多的【PCDIY! NAS】: →更多的【PCDIY! 辦公室設備】: →更多的【PCDIY! 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
旋剛Sharkoon RUSH ER2電競耳麥速寫開箱,遊戲打怪新選擇!
Sharkoon所推出的RUSH ER2 (突擊者ER2),是一款平價型、超高C/P值,並提供多款顏色設計的時尚電競立體聲耳麥,提供白、藍、綠、紅共四色造型可供選擇。RUSH ER2採頭戴式設計,採用堅固的金屬邊框,兩邊耳罩具可伸縮式長度調整設計,可配合各種頭型使用,搭配柔軟舒適的耳罩與頭墊,讓配戴時能夠非常牢靠,且長時間配戴時也能有效減少疲勞與不適感。 Sharkoon RUSH ER2電競耳麥,採用40mm單體設計,搭配3.5mm、四節TRRS (Stereo Audio + Mic)規格、長度為110cm的編織線材與鍍金插頭,可連接新款遊戲機、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此外產品本身也提供延伸的3.5 mm(一分二:Stereo Audio,Mic各一)的鍍金插頭,長度達250cm的編織線材,並內建線控功能(音量控制與麥克風靜音),方便玩家連接到電競PC或一般音響,並透過線控功能來調整音量。此外隨附攜行袋,以便收納並攜帶到朋友家、電競比賽場所使用。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Xv2PpoO-0 ▲旋剛RUSH ER2的官方影片介紹 在音質表現方面,該耳機在高音時清晰,低音表現也明顯,讓玩家不管是單純聽音樂享受或打遊戲聽聲辨位,都能享有絕佳的音質播放,而且該耳麥採全罩式設計,能完美包覆著雙耳,與外界環境隔絕,讓玩家能夠沈浸於優美的音樂世界,或虛擬遊戲世界裡。必要時還可將RUSH ER2的上收式麥克風拉下來做語音傳輸,以便在視訊通話、語音通話時,能夠清晰通話,而在遊戲中,也可幫助玩家在作戰中能夠即時反應作戰狀態,以便贏得勝利! 產品名稱:旋剛Sharkoon RUSH ER2電競耳麥 產品重量:266克 線材連接:模組化編織線,3.5mm接孔,主線(TRRS)長110cm,一分二線長250cm 相容裝置:PC、平板、手機、PS4、Xbox One 耳機規格:40mm驅動單體直徑、阻抗32Ω、頻率響應20~20KHz,最大功率100mW 麥克風:全指向性、阻抗2.2kΩ、頻率響應30~16KHz、靈敏度-58 ± 3 dB,可收合設計 線控功能:音量調整、麥克風靜音開關 顏色選擇:白、藍、綠、紅 在眾多電競耳機/耳麥中,Sharkoon的RUSH ER2 (突擊者ER2),提供柔軟頭墊/耳墊,搭配低音明顯的喇叭,以及夠長線材等獨特特色,雖說沒有具備LED燈的特效,但其提供的線控設計,可以直接調整音量、開閉麥克風等功能,讓玩家不需要安裝其他的軟體,只要把音源線插上,即可馬上進入戰鬥狀態,開始沈浸於遊戲世界中。 整體來說,Sharkoon的RUSH ER2 (突擊者ER2)是千元以下的好電競耳麥,值得玩家們考慮選購。 廠商名稱:Sharkoon - 台灣旋剛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999-5888 →更多的【PCDIY!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電競椅】: →更多的【PCDIY!直播】: →更多的【PCDIY!電腦周邊】:
-
「浦科特 PLEXTOR M7V M.2 2280 512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優質選擇!
萬眾矚目,固態硬碟市場知名品牌浦科特,終於發表了第七代固態硬碟,首款推出了PLEXTOR M7V,這是一款搭載TLC Flash的TLC SSD。全新PLEXTOR M7V,除了推出有2.5吋版本的M7VC,另外,則還有M.2版本的M7VG,提供消費者不同介面的選擇。這次,浦科特推出的新一代固態硬碟,不但存取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而且,引進了最新低密度奇偶校驗(LDPC)技術,把TLC SSD,其耐用性,做到近似MLC SSD,滿足消費者對於儲存資料安全的要求。PCDIY! online也在第一時間, 。最新,這次所要實測開箱的則是採用M.2介面M7VG版本的PLEXTOR M7V M.2 2280 512GB SSD。 PLEXTOR M7V SSD系列,是浦科特首款採用TLC Flash的產品,並分成2.5吋M7VC版本的PLEXTOR M7V之外,還有採用M.2介面M7VG版本的PLEXTOR M7V M.2 2280兩種,容量各有128GB、256GB、512GB三種版本,並享有三年保固,兩者的規格基本上都相同,不過M7VG 512GB搭載1GB DDR3快取,比M7VC 512GB的768MB快取更大。 PLEXTOR M7V M.2 SSD,目前共推出128GB(PX-128M7VG)、256GB(PX-256M7VG)、512GB(PX-512M7VG)三種版本。 固態硬碟業者:浦科特 PLEXTOR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M7V 固態硬碟類型:T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版本(M7VC)與M.2 2280(M7VG)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128GB,256GB,512GB 固態硬碟控制器:Marvell 88S1074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SK Hynix 16nm T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 年保固 128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256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30MB/Sec 512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30MB/Sec ※2.5吋SATA 6Gb/s版本(M7VC)與M.2 2280(M7VG)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128GB→ TBW:80TB,DWPD:○ 256GB→ TBW:160TB,DWPD:○ 512GB→ TBW:320TB,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現在市售的Skylake平台主機板,大多已經全面內建M.2插槽,筆記型電腦也大多支援,選購之後可以安裝於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使用,相較於選購SATA介面的SSD,用途更加廣泛。甚至還可以搭配M.2轉卡,轉換成USB 3.0外接硬碟,變身成超快速的外接儲存裝置。因此M.2介面的SSD擁有更大的使用彈性。 市面上許多款TLC SSD都是採用成本較低,由台灣廠商推出的SSD控制器,而M7V M.2 SSD則是選用晶片龍頭大廠Marvell的SSD控制器,搭配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則是15奈米製程的TOSHIBA 15nm TLC Flash,搭配韌體的最佳化,寫入壽命可達到2000 P/E cycle,而一般TLC SSD的寫入壽命僅有500~1,000次P/E Cycle,相較之下,優劣立判。以512GB容量版本為例,M7VG的TBW(Total Bytes Written)總寫入量能達到320TB,足夠滿足多數使用者的需求。 而且M7V還導入獨家的PlexNitro韌體技術,能以SLC模式來最佳化寫入效能,並導入最新的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偵錯技術,確保資料正確性,提供快速又穩定的效能表現。因此M7V不需要預留儲存空間,讓玩家可以充分利用SSD的儲存容量,以120GB~128GB級別產品來說,差別雖然只有8GB,但隨著容量提升,差距也越來越大,以480GB~512GB級別的SSD,來回就差了32GB,可以多儲存不少檔案。 為了確保長時間運作的穩定性,PLEXTOR還針對M7V 系列SSD,使用了全球最先進的 SSD 測試設備進行嚴格的品質測試,包含100%高溫燒機/老化測試;48小時不中斷 持續讀寫,不允許藍屏/黑屏測試;4000次S3休眠、喚醒,不允許藍屏/黑屏測試;250次持續冷/ 暖開機,不允許Error測試;共計1008小時零失誤測試;平均150萬小時無故障時間。透過這麼多項的「PLEXTOR耐力測試機制」專業模擬真實讀寫狀況的嚴格考驗,確保M7V的穩定性與使用壽命,所以使用者可以更放心地使用M7V來儲存資料。 這次,我們要實測開箱的,則是M.2介面M7VG版本的PLEXTOR M7V M.2 2280 512GB SSD,其正式型號為PX-512M7VG。 編輯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檢測這款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512M7VG 512.1 GB。韌體版本為1.00,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但沒有支援DevSleep,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都可以偵測到相關數據。 此SSD容量標示為512GB,HD Tune偵測為512.1GB,實際可用空間為476.9 GB,實際容量為488383MB,格式化之後可用48821MB。 格式化之後,可使用的空間為476.93GB,並採用了 512 Byte的磁區進行格式化。 這邊使用多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 V5.1.1 x64、HD Tune V5.5.0、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V1.1、AS SSD Benchmark V1.8.5636.37293、TxBENCH V0.95 beta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最大讀取速度可達到560.7MB/s,最大寫入速度則有518.5MB/s。將測試資料設定為0Fill之後,最大讀寫速度沒有太大的改變。 在HD Tune效能測試中,測得讀取速度為:平均值506.4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204.7MB/Sec。檔案效能測試選單裡面,使用500MB的小檔案來測試速度,結果顯示讀取速度:維持在457MB/Sec左右,寫入速度:維持在439MB/Sec左右。隨機存取選單成績則可看出,對於小檔案的傳輸表現,讀取速度比寫入速度還要快得多。額外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也是明顯比寫入速度快。 從「HD Tune效能測試選單寫入速度」、「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選單速度」與「HD Tune額外測試選單寫入速度」曲線,可以明顯看出,是一款TLC SSD,用了SLC Cache技術。 AJA System Test的話,DVCProHD 720p 1.0GB測試項目測不出這款SSD的全速,使用2048x1556 10-bit RGB 1.0GB效能測試,測試結果,寫入473.5MB/s,讀取501.1MB/s。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4269.46。 AS SSD Benchmark 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497.99MB/Sec,寫入速度:460.19MB/Sec,讀取分數為433、寫入分數為430,總分1093。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45.256MB/Sec,寫入速度:532.037MB/Sec,讀寫速度與官方標示的差不多。 這個測試,顯示出其實這款SSD,在不同的讀寫測試之下,實際的最高效能表現。 PLEXTOR M7V M.2 2280,雖然是屬於入門的產品,但PLEXTOR仍開放M7V支援多款受到許多玩家好評的工具程式,例如可以隨時監控SSD狀態的Plextool;能有效減少資料寫入次數、延長SSD壽命、並大幅提升讀寫效能的PlexTurbo;將超過30天未使用檔案自動壓縮,來增加SSD使用空間的PlexCompressor,以及能建立私密空間,隱藏個人機敏資料的PlexVault應用軟體(須將M7V當作系統碟才能啟用)。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PLEXTOR M7V M.2 2280 512GB SSD,體驗到了這款超高速的TLC SSD,值得注意的,由於TLC Flash天生抹寫次數的瓶頸,因此,必須靠控制器,以及韌體系統,來最佳化TLC SSD。在浦科特努力之下,終於把全新PLEXTOR M7V給最佳化,2.5吋版本的M7VC與M.2版本的M7VG,原生的TLC SSD,強化到近似MLC SSD水準,加上優異的效能,以及完整的售後服務,無疑的,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優質選擇!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想要升級最強、最快的顯示卡,選擇搭載NVIDIA GTX 1080 GPU的顯示卡就對了。除了NVIDIA官方推出的Founders Editon創始版 (也就是俗稱的公版) 外,各家顯示卡廠商也有推出自製的GTX 1080顯示卡。相較於公版,不僅價格更便宜,還搭載了更強大的散熱系統,甚至連預設時脈也比公版高,因此除非是要搶第一波,不然選購自製卡是更划算的選擇。針對GTX 1080,微星也推出了多款自製卡,這次要開箱實測的則是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是屬於微星最經典的GAMING系列顯示卡。 顯示卡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除了說要有高階軍規用料,高效能的靜音散熱器,強化的超頻能力,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售後服務的保固期限。一般來說,以NVIDIA品牌廠顯示卡,或AMD品牌廠顯示卡,清一色都是提供三年保固。 最新,微星也加強了售後服務,在新推出的GeForce GTX 1080顯示卡機種,引進了免費升級四年保固。更重要的,不管是NVIDIA創始版(公版卡),或NVIDIA自製卡,AMD公版卡,或AMD自製卡,全面免費升級四年保固。 這對玩家來說,可以說是相當貼心!也讓購買微星顯示卡的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好的保障! 微星的話,GeForce GTX 1080顯示卡,總共可以分成五種系列。除了Founders Edition創始版的公版卡之外,還有分成AERO、ARMOR、GAMING與SEA HAWK系列,每個系列,都有分成標準版、超頻版(OC,X)與極致版(Z)。 以目前推出的版本來說,GAMING系列,是最高級版本,繪圖晶片時脈,可分為三模六頻,分成OC Mode、Gaming Mode與Silent Mode,玩家可以依照自己不同的需要,來做設定上的調整。 (1)GPU Boost:1607MHz,GPU Base:1733MHz,Memory:10010MHz (1) GPU Boost:1607MHz,GPU Base:1733MHz,Memory:10010MHz (1) GPU Boost:1632MHz,GPU Base:1771MHz,Memory:10010MHz (1) GPU Boost:1607MHz,GPU Base Clock:1733MHz,Memory Clock:10010MHz (1) GPU Boost:1657MHz,GPU Base:1797MHz,Memory Clock:10010MHz (1) GPU Boost:1771MHz,GPU Base:1632MHz,Memory Clock:11010MHz(OC Mode) (2) GPU Boost:1759MHz,GPU Base:1620MHz,Memory Clock:10010MHz(Gaming Mode) (3) GPU Boost:1733MHz,GPU Base:1607MHz,Memory Clock:10010MHz(Silent Mode) (1) GPU Boost:1847MHz,GPU Base:1708MHz,Memory:10108MHz(OC Mode) (2) GPU Boost:1822MHz,GPU Base:1683MHz,Memory:10010MHz(Gaming Mode) (3) GPU Boost:1733MHz,GPU Base:1607MHz,Memory:10010MHz(Silent Mode) (1) GPU Boost:1911MHz,GPU Base:1771MHz,Memory:10108MHz(OC Mode) (2) GPU Boost:1873MHz,GPU Base:1733MHz,Memory:10108MHz(Gaming Mode) (3) GPU Boost:1733MHz,GPU Base:1607MHz,Memory:10010MHz(Silent Mode) (1) GPU Boost:1771MHz,GPU Base:1632MHz,Memory:11010MHz(OC Mode) (2) GPU Boost:1759MHz,GPU Base:1620MHz,Memory:10010MHz(Gaming Mode) (3) GPU Boost:1733MHz,GPU Base:1607MHz,Memory:10010MHz(Silent Mode) (1) GPU Boost:1847MHz,GPU Base:1708MHz,Memory:10108MHz(OC Mode) (2) GPU Boost:1822MHz,GPU Base:1683MHz,Memory:10010MHz(Gaming Mode) (3) GPU Boost:1733MHz,GPU Base:1607MHz,Memory:10010MHz(Silent Mode) 這次,要介紹給玩家的,則是微星的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顯示卡。這款,算是微星GeForce GTX 1080系列裡面的高階版本。 微星這款GTX 1080顯示卡是屬於GAMING系列產品,因此外盒與產品上都有顯眼的龍形圖騰標誌,預設GPU時脈為1683MHz,Boost時脈為1822MHz,如果使用工具程式切換到超頻模式,還可以將時脈再往上提升。散熱方面搭載TWIN FROZR VI散熱技術,具備TORX 2.0獨家風扇,特殊弧度與寬幅扇葉,可引入更多氣流,雙滾珠軸承,可延長使用壽命;搭配3根8mm熱導管與大面積的散熱鰭片可以有效排除廢熱。雖然是採用雙風扇,但微星這款顯示卡的長度也達到了27.9cm,選購前要注意機殼內部的空間是否充足。通電運作後,顯示卡頂部的MSI龍形圖騰,以及風扇兩旁的燈號會隨之閃爍與變色,使用工具程式就可以自由變色與更改燈效。 這張顯示卡,特殊的地方,除了外觀酷炫,散熱設計優異之外,最重要的,繪圖晶片採用三模六頻設計。所謂的三模六頻,指的是,三種模式,六種頻率。包含了超頻模式(OC Mode),遊戲模式(Gaming Mode),靜音模式(Silent Mode),任君挑選。預設的模式,則為超頻模式(OC Mode),若有額外的需求,則可以到GAMING APP裡面,來做調整。 針對這款顯示卡,微星提供了Live Update、GAMING APP與Afterburner三個工具程式。GAMING APP介面採用大圖示直覺設計,可以直接套用預設的三組情境模式:超頻、遊戲、靜音,來快速調整GPU時脈,達到效能提升或節能省電效果。另外,也可以設定顯示卡上的LED燈開關與特殊效果,或是調整顯示卡的色彩、對比,並且也提供了護眼、遊戲、劇院模式等色彩預設值。如果想要手動調整GPU、記憶體時脈、電壓等設定,則必須使用Afterburner工具程式。 效能實測部份,3DMark分數,FireStrike、SkyDiver、CloudGate、IceStorm成績依序是17589、38170、34200、189645分,FireStrike Extreme、Ultra模式成績則分別是9785、5299分。實際使用遊戲進行測試,GTA V在3840x2160解析度,開啟FXAA,關閉MSAA設定的模式,進行效能測試時大部分場景都能有73~81fps以上的表現。使用全境封鎖遊戲測試,也有43.5FPS的優異成績。待機時GPU溫度43度,整機平台耗電約42W,使用Furmark燒機15分鐘後,平台耗電上升到246W,GPU溫度上升到62度,散熱表現相當好。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顯示卡的話,目前台北光華商場最新報價:24,900元。由於這張顯示卡,屬於品牌顯示卡業者自製卡,價格比起Founders Edition創始版來得便宜,效能又更好,也因此,這張顯示卡的C/P值算是相當不錯! 隨著NVIDIA全新研發代號PASCAL繪圖晶片世代的來臨,帶來了GeForce 10系列顯示卡,陸續推出GeForce GTX 1080、1070與1060,同時也推出了Founders Edition創始版的公版卡。而隨著品牌顯示卡業者加入戰局,各家Pascal自製顯示卡,可說是全面噴發,除了高階的用料,優化的電路板,還有強化的散熱器,用上了高階空冷技術,以及水冷科技,加上特挑的繪圖晶片,發展出各種不同面貌,各種不同等級的品牌顯示卡,為的就是要讓玩家,可以得到最強的性能,在遊戲戰場上可以克敵致勝。 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你的錢包準備好了嗎?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金士頓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進階級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隨著半導體製程快速發展,科技進步,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價格持續下跌,帶動著SSD的價格也持續破底,價格殺不停,因此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使用SSD當作開機碟。SSD的傳輸介面主流為SATA 6Gb/s,另外還有mSATA、M.2、以及PCI Express,簡稱PCIe。SATA 6Gb/s的傳輸頻寬最快的理論值就是600MB/s,因此SATA 6Gb/s的SSD,實際最快讀寫速度大約最多就在550MB/s,如果想要追求更快的存取速度,那就得選購PCIe介面的SSD。這次所要開箱報導的就是金士頓送測的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讓我們實際測試看看它到底有多快。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固態硬碟專為追求效能的玩家所設計,容量共有240GB、480GB、960GB可供選擇,並且分為純粹M.2版本與搭配M.2轉PCIe介面卡的HHHL版本,總共有兩種版本設計。此次送測的是M.2介面SSD搭配PCI Express轉接卡的HHHL版本。雖然說理論上,轉接之後一定會導致效能損耗,但實際上這款SSD的效能表現非常優異,詳細請見後文測試數據,因此不需要擔心。 固態硬碟業者:金士頓 Kingston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HyperX Predator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PCIe 2.0 x4(HHHL版本與M.2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240GB,480GB,960GB 固態硬碟控制器:Marvell 88SS9293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Kingston MLC Flash(FP64B08UCT1-F3) 固態硬碟保固期:3 年保固 可壓縮: 240GB→ 讀取速度:1400MB/Sec,寫入速度:60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1400MB/Sec,寫入速度:100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1350MB/Sec,寫入速度:1000MB/Sec 不可壓縮: 240GB→ 讀取速度:1290MB/Sec,寫入速度:60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1100MB/Sec,寫入速度:91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1300MB/Sec,寫入速度:1000MB/Sec ※HHHL版本與M.2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240GB→ TBW:415TB,DWPD:1.6 480GB→ TBW:882TB,DWPD:1.7 960GB→ TBW:1600TB,DWPD:1.8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共有分成PCIe的HHHL版本,與M.2版本。HHHL SSD版本,240GB型號為SHPM2280P2H/240G(搭配 HHHL 轉接架),480GB型號:SHPM2280P2H/480G(搭配 HHHL 轉接架),M.2 SSD版本,240GB型號:SHPM2280P2/240G,480GB型號:SHPM2280P2/480G,採購上要特別注意,以免買錯!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讀寫速度的話,Kingston非常貼心,官網明確標示了可壓縮讀寫速度,與不壓縮讀寫速度。外包裝採盒,是以比較快的可壓縮讀寫速度標示,240GB版本,讀取速度:1400MB/Sec,寫入速度:600MB/Sec,480GB版本,讀取速度:1400MB/Sec,寫入速度:1000MB/Sec,整體來說,存取速度已經相當快速!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採用M.2介面SSD搭配PCI Express轉接卡的HHHL版本,電路傳輸規格採用的是PCIe 2.0 x4,外觀上因為沒有使用散熱片覆蓋於產品上,因此相較於其他競爭產品,外觀顯得較為簡約陽春,不過,這樣的設計卻增加了運用的彈性。因為,M.2 SSD上雖然貼有產品資訊貼紙,但固定的螺絲上並沒有,因此拆卸下來就可以安裝到主機板或筆記型電腦上的M.2插槽。不過這樣等級的旗艦產品,金士頓只提供原廠三年保固,相較於其他廠商提供的五年保固,稍嫌短了些。 編輯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檢測這款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KINGSTON SHPM2280P2H/480G 480.1 GB。韌體版本為0C4005T2,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但沒有支援DevSleep,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偵測不到相關資訊,但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有提供資訊。 此SSD容量標示為480GB,HD Tune偵測為480.1GB,實際可用空間為447.1 GB,實際容量為457859MB,格式化之後可用457711MB。 格式化之後,可使用的空間為447.13GB,並採用了 512 Byte的磁區進行格式化。 這邊使用多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 V5.1.1 x64、HD Tune V5.5.0、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V1.1、AS SSD Benchmark V1.8.5636.37293、TxBENCH V0.95 beta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最大讀取速度可達到1578MB/s,最大寫入速度則有1179MB/s。將測試資料設定為0Fill之後,最大讀寫速度沒有太大的改變。 在HD Tune效能測試中,測得讀取速度為:平均值1377.5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907.1MB/Sec。檔案效能測試選單裡面,使用500MB的小檔案來測試速度,結果顯示讀取速度:維持在1202MB/Sec左右,寫入速度:維持在1161MB/Sec左右。隨機存取選單成績則可看出,對於小檔案的傳輸表現,讀取速度比寫入速度稍微快一些,但差別不大。額外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與寫入速度也表現優異。 AJA System Test的話,DVCProHD 720p 1.0GB測試項目測不出這款SSD的全速,使用2048x1556 10-bit RGB 1.0GB效能測試,測試結果,寫入1165MB/s,讀取1405MB/s。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6474.84。 AS SSD Benchmark 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356.02MB/Sec,寫入速度:1125.30MB/Sec,讀取分數為603、寫入分數為611,總分1516,表現非常優異。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547.381MB/Sec,寫入速度:1168.516MB/Sec,讀寫速度還比官方標示的還要快。 這個測試,顯示出其實這款SSD,在不同的讀寫測試之下,實際的最高效能表現。 針對這款SSD,金士頓也提供了Kingston SSD Manager工具程式,使用這款軟體可以監控SSD狀態,了解SSD健康程度,運作溫度,也可以用來更新韌體,徹底刪除SSD資料,讓玩家可以隨時掌握SSD狀態。 雖然SSD價格直直落,SATA介面256GB的SSD價格甚至已經跌破2000元,但目前PCIe SSD目前仍是高單價的產品。以容量480GB為例,SATA 6Gb/s介面的480GB~512GB SSD的市場行情,最便宜的甚至不到大約只要4000元,而PCIe SSD的選擇不多,除了Kingston HyperX Predator之外,光華原價屋報價也只有Intel SSD 750 Series、Plextor M6 BK、Plextor M8PeY這幾款產品。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目前市價,240GB要價5,290元,480GB的價格則約9,690元,相較SATA介面的SSD貴上許多。不過,PCIe SSD的優勢主要是在速度更快,部分產品還採用M.2介面轉接,還可以當作M.2 SSD使用,安裝於主機板或筆記型電腦上都相當方便。 這次,實測了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之後,發現這款PCIe SSD效能真的不錯,然而,跟剛開始上市的價位,由於市場的高度競爭,價格已經便宜了不少,加上讀寫破千,無疑是玩家與專業用戶的不錯選擇。然而,以這樣讀寫破千的PCIe SSD,加上可靠度不錯,推出以來一直有不錯的好評,使用上相當穩定,價格也在合理的範圍之內,無疑是新一代玩家聖物呀! 廠商名稱:遠東金士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6-200 網站: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英特爾 Intel SSD 535 240GB」實測開箱,消費級固態硬碟機中的頂尖之作!
SSD是Solid State Drive的縮寫,中文叫固態硬碟,也有人叫電子硬碟,裡面主要是由Flash(快閃記憶體)、DRAM(隨機存取記憶體)、Controller(控制器)與PCB(電路板)所組成,其中,最關鍵的元件,是Flash與Controller,而這幾個元件,誰能掌握越多,加上研發實力足夠的話,就能掌控整個SSD市場。Intel擁有快閃記憶體資源與控制器關鍵零組件,加上掌握整個電腦零組件的市場通路,而且,也是首波推出SSD的廠商之一,因此在SSD市場上一直有許多愛用者,市佔率。這次所要開箱測試的,則是Intel針對消費級市場所推出的最新主流SSD,2.5吋SATA 6Gb/s版本的,Intel SSD 535 240GB固態硬碟機。 Intel在SSD市場布局,一開始是只有針對消費級市場的M25-M系列與針對企業級市場的M25-E系列。後來更改為,類似BMW汽車的3、5、6、7系列分等級,數字越高代表等級越高,Intel是分成針對消費級市場的300、500、700與針對企業級市場的900系列。後來則又做了更改,分為Consumer、Professional與Data Center產品線,Consumer產品線再分成500、700系列,Professional產品線再分成1500與2500系列,Data Center產品線再分成2.5吋SATA 6Gb/s的S3500、S3700系列與PCIe 3.0 x8的P3600、P3700系列。目前的話,針對消費級市場,2.5吋SATA 6Gb/s版本的SSD,主要有Intel SSD 530、Intel SSD 535以及Intel SSD 730。 Intel 530與Intel 535,兩者的主要差異,則是SSD 535採用16nm MLC快閃記憶體,顆粒,目前看到的都是SK Hynix的顆粒,530 SSD採用的是20nm MLC或25nm MLC快閃記憶體,先前看到的都是Intel顆粒。更早之前的SSD 520,則是控制器沒有加密版本,也是使用20nm MLC快閃記憶體,先前看到的都是Intel顆粒。SSD 520與SSD 530的差異,主要就是在控制器的改版,改版後支援AES加密。SSD 520、SSD 530與SSD 535,用的全是SandForce SF-2281的控制器核心,正確型號為SandForce SF-2281VB1-SDC,標示有TAIWAN,為Made In TAIWAN,內部為8通道傳輸。SSD 520用的是初始版本,當初一開始說有AES加密,後來最後證實沒有AES加密功能,當時用的控制器,上面的品牌還打上SandForce。 後來,SandForce轉手,被LSI併購買下,並同意把控制器貼牌,打成Intel字樣,也因此,在Intel SSD 530之後,其控制器換了,正確型號為Intel BF29AS41BB0,上面還印有LSI,一樣標示有TAIWAN,這是改版後的版本,有AES加密。接著,LSI轉手,被Avago併購買下,後來,又把LSI旗下Flash事業,轉售給Seagate,最新在Intel SSD 535之後,其控制器又換了,正確型號為Intel BF29AS41BB0,上面改印Seagate,一樣標示有TAIWAN,這跟LSI版本是一樣的。 最新,推出了Intel SSD 540s,採用TLC Flash,這是一款TLC SSD。 固態硬碟業者:英特爾 Intel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SSD 535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版本與M.2 2280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56GB,120GB,180GB,240GB,360GB,480GB 固態硬碟控制器:Intel BF29AS41BB0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SK Hynix 16nm M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5 年保固 可壓縮: 56GB→ 讀取速度:54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 120GB→ 讀取速度:54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 180GB→ 讀取速度:540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40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 360GB→ 讀取速度:540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540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 不可壓縮: 56GB→ 讀取速度:400MB/Sec,寫入速度:100MB/Sec 120GB→ 讀取速度:450MB/Sec,寫入速度:130MB/Sec 180GB→ 讀取速度:470MB/Sec,寫入速度:17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10MB/Sec,寫入速度:230MB/Sec 360GB→ 讀取速度:525MB/Sec,寫入速度:24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540MB/Sec,寫入速度:300MB/Sec ※2.5吋SATA 6Gb/s版本與M.2 2280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120GB→ TBW:○,DWPD:○ 240GB→ TBW:○,DWPD:○ 480GB→ TBW:○,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英特爾是在2015年第二季發表了535系列的主流級SSD,結合了品質、效能,以及低功耗等優勢。小巧尺寸、卓越效能、高效省電、16奈米技術,這就是Intel SSD 535系列所要為消費者與嵌入式市場所帶來的全新儲存快感。Intel SSD 535系列,有分成2.5吋SATA產品規格與M.2的規格。前者提供56GB~480GB的儲存空間,後者提供120GB~360GB的容量,官方標示循序128K讀取與寫入速度,分別高達540MB/s與480~490MB/s,而隨機4KB讀取與寫入的IOPS數,則依不同容量分別高達48K與80K,能夠應付消費性用戶的各式應用程式執行存取,以及密集多工的需求。 為了提升產品的價值,許多廠商會在SSD內隨附贈工具程式或備份軟體,針對Intel 535,Intel也提供了Intel SSD Toolbox工具程式。可以偵測出SSD型號、韌體版本、序號、容量、健康狀況,預計剩餘壽命等資訊,也可以支援診斷掃描、Secure Erase徹底清除資料,韌體更新等功能。善用這個工具就能隨時讓SSD效能維持在最佳狀態。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這款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型號為INTEL SSDSC2BW240H6 240.0 GB。韌體版本為RG20,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也有支援DevSleep,也可偵測出對SSD累計讀取、SSD累計寫入與NAND累計寫入,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等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RG20,偵測出來的平均速度為953MB/s。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233.57GB。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55.9MB/Sec,寫入速度:265.9MB/Sec。0Fill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57.0MB/Sec,寫入速度:530.0MB/Sec,寫入速度大幅提升,代表支援壓縮寫入功能,資料的可壓縮率會影響寫入速度的表現。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525.3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468.0MB/Sec,寫入速度的部份,比讀取速度慢了一些。 AJA System Test的話,讀寫測試結果都很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2637.83,讀取效能表現相當不錯,但因為測試的資料壓縮較低,因此測得之寫入速度比較慢一點。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01.58MB/Sec,寫入速度:238.26MB/Sec,總分達到了560分。但隨著資料可壓縮率提升,寫入速度也會跟著變快。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55.875MB/Sec,寫入速度:265.955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30.971MB/Sec,寫入速度為556.663MB/Sec。 Intel 535 SSD,台北光華商場已經開始販售,雖然相較於市場上其他消費級SSD產品,Intel SSD 535的價格並不算便宜,但有Intel的穩定口碑與五年保固加持,銷售成績還是相當不錯,想要升級SSD的話,是不錯的選擇。 ●240GB→ 原價屋報價:2,599元 ※調查日期:2016年08月02日 ●120GB→ 原價屋報價:1,998元 ●240GB→ 原價屋報價:2,999元 ●480GB→ 原價屋報價:5,850元 ※調查日期:2016年03月02日 ●120GB→ 原價屋報價:2,090元 ●240GB→ 原價屋報價:3,450元 ●480GB→ 原價屋報價:6,590元 ※調查日期:2015年11月10日 這次,PCDIY!實測開箱了Intel SSD 535 240GB之後,由於,這顆固態硬碟,本身是採用了歷史悠久的SandForce SF-2281的控制器核心,雖然是Seagate貼牌,但其穩定度與相容性,都通過了市場嚴格的考驗,加上經過出自Intel之手,品質可靠,而且,別忘了,雖然是採用了16nm MLC Flash,而且是SK Hynix快閃記憶體顆粒,先進的快閃記憶體的耐用度,並不如舊版來得好,不過,Intel一樣提供了五年保固,更重要的,價格並不貴,比起其他競品三年保固,足足多出了兩年的售後服務,而且效能卓越。這樣高貴不貴的固態硬碟,加上優異的效能,絕佳的相容性,完整的售後服務,值得玩家的信任,可以親身體驗看看! 整體來說,這是消費級固態硬碟機中的頂尖之作!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浩鑫Shuttle NC01U5迷你電腦實測開箱,搭配XVB01、XLB01、XCB01擴充模組升級多樣化應用!
選購迷你電腦的目的,主要就是看在它的輕巧、迷你,在桌面上僅佔用一點點空間,或者可以直接附掛在螢幕或牆上,搭配其超小的耗電量,以及一台可以多螢幕輸出等功能,適合拿來做各種文書機、上網機、家庭劇院機、辦公用桌機、數位看板、POS機、…等應用。市面上有不少這類的迷你電腦,不過這次要介紹的,是具備擴充功能的浩鑫Shuttle XPC nano迷你電腦系統NC01U家族,這個迷你電腦可以自己買準系統(Barebone)來組裝,或者買整機系統(System)來直接使用。其具備一般電腦必備的功能之外,還可以另外安裝其擴充模組,包含XVB01 (顯示卡)、XLB01 (網路埠)、XCB01 (序列埠)等三大模組,可以直接安裝在NC01U的迷你電腦主機上,以提升該迷你電腦的功能。可說是一款不錯的、「可以升級的」迷你電腦。 迷你電腦世界的王者浩鑫科技,於2015年推出了全新的NC01U家族,以體積僅0.5公升的體積、重量360g的輕盈外型,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我們先前針對NC01U準系統的評測報導,請參閱。以下我們針對效能更快的NC01U5系統,以及此家族可以搭配的三大擴充模組來做介紹。 這次介紹的浩鑫XPC nano (超迷你桌機)系列,型號為NC01U5,是採用Intel Core i5-5200U處理器的版本,以更快的效能,讓迷你電腦也能擁有桌機的效能水準。外型方面,NC01U5僅0.5公升體積、重量360g,上蓋採鏡面烤漆處理,並可橫放或直放,非常節省桌面空間,其支援VESA懸掛標準,亦可掛於牆壁或螢幕後方。 至於內裝規格方面,NC01U5,採用Intel Core i5-5200U處理器,內建Intel Gigabit LAN有線與Wi-Fi ac+藍牙4.0無線網路,並提供USB 3.0、2.0埠各兩組,以及mini-DP、HDMI等視訊輸出埠。 更保留RS232埠以連接早期條碼機等周邊。 NC01U系列具備外接擴充槽,可與擴充模組堆疊起來並連接好,以擴充其功能。不過一次只能選擇一個擴充周邊來堆疊起來,無法同時連接兩個擴充周邊來疊羅漢的喔!以下分別說明這三種擴充模組的功能。 XVB01 (V=VGA)即是內建AMD Radeon R7 M370顯卡元件,連接好即可升級GPU效能,並提供4K影音輸出,讓原先的NC01U5的Intel內顯晶片,變成以AMD的外顯晶片輸出,以便提升3D繪圖效能,讓迷你電腦也能看影音、玩遊戲。 由於外顯晶片需要較大的電量,因此XVB01包裝盒裡,隨附一組90W變壓器,是用來取代原先的65W變壓器用的。亦即,原先使用NC01U5只要65W即可,但若要使用NC01U5 + XVB01 的話,就得改插90W的變壓器,才能順暢運作。 安裝時,只要將XVB01的螺絲轉開,再將NC01U5主機的擴充槽貼紙撕開,然後將XVB01擴充模組堆疊上去,並將螺絲與腳墊裝上,即可使用。值得說明的是,由於XVB01不支援隨插即用,因此在開機狀態下,是無法直接進行熱插拔的。這點請留意! XLB01 (L=LAN)模組,提供GbE LAN一組與USB 2.0兩組,主打多網卡運作,適合拿來做Edge電腦,工業控制運算,或者輕量伺服器使用。使用時,只要搭配主機標準的65W變壓器即可,不需要使用到顯示卡模組的90W變壓器。 安裝時,由於XLB01有內建一組2.5吋SATA 3插槽,可先擴充第二部7或9mm高的SATA硬碟再連接。再將NC01U5主機的擴充槽貼紙撕開,然後將XLB01擴充模組堆疊上去,並將螺絲與腳墊裝上,即可使用。 XCB01 (C=COM)模組,提供USB 2.0兩組與COM埠三組,多種COM埠適合應用在POS或工商業應用。讓早期需要連接序列埠的周邊,都可以連接使用。使用時,也只要搭配主機標準的65W變壓器即可。 同樣的,將主機與擴充模組連接時,XCB01也內建一組2.5吋SATA 3插槽,可先擴充第二部7或9mm高的SATA硬碟再連接。將主機的擴充槽貼紙撕開,然後將擴充模組堆疊上去,並將螺絲與腳墊裝上,即可使用。 實機效能部份,以PCMark 7測試系統效能,獲得整體分數為5152分(單機)或5319分(搭配XVB01),至於3DMark部份則內顯模式無法執行DX12項目,而插上XVB01後即可執行DX12項目,並可執行一些3D遊戲,且播放高畫質影片時也不會Lag。 整體來說,NC01U5可說是迷你電腦中的中階效能產品,一般家用與辦公使用上,效能可說是綽綽有餘。如果需要更多擴充功能。就可以選擇其擴充模組。不管是擴充顯示卡(XVB01)、網路卡+第二顆硬碟(XLB01)、序列埠+第二顆硬碟(XCB01),都能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購其模組來升級。由於NC05U搭配各種擴充模組,堆疊運作時也非常安靜,若有需要時亦可拆下來變換擴充模組,因此,可說是集小巧、多擴充性的迷你電腦,適合在辦公室、工商業場所、家用娛樂機、上網機、家庭劇院等場合使用。搭配各式擴充模組,例如XVB01 (顯示卡)、XLB01 (網路卡)、XCB01 (序列埠),都能輕鬆讓主機的效能擴充上去。 廠商名稱:shuttle - 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792-616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希捷 Seagate Backup Plus 4TB」實測開箱,USB 3.0大容量外接硬碟!
希捷Seagate所送測的這款USB外接硬碟,最大的特點就是提供4TB的儲存空間。在外觀設計上,延續Backup Plus的樸實簡潔設計,外殼上甚至連Seagate字樣都看不到,只有標示商標LOGO。相較於其他競爭產品的多彩與酷炫設計,在外觀上比較難吸引到注重外接硬碟外觀的使用者。 這次,我們要實測開箱的,則是希捷Seagate Backup Plus 4TB外接硬碟,型號為STDR40003000。 編輯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檢測Seagate Backup Plus 4TB USB 3.0硬碟的規格資訊 使用CrystalDisk Info程式進行測試之後發現,這款產品搭載了Seagate ST4000LM016-1N2170 2.5吋硬碟,韌體版本為0001,緩衝區為16MB,硬碟轉速則是5400轉。這款外接硬碟除了支援USB 3.0外,還支援UASP介面,因此可以提供更高速的傳輸速度。 使用HD Tune程式測試規格,硬碟容量顯示為4000.8GB,實際可用容量約為3726.0GB。 剩下可使用的空間為931.51GB,並採用了 512 Byte的磁區進行格式化。 至於效能表現方面,編輯使用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進行測試。 使用CrystalDisk程式測試效能,最大循序讀寫速度為130.70MB/s與128.3MB/s,傳輸速度相當快,搭配4TB大容量,可方便使用者快速存取更多資料。 在HD Tune效能測試中,測得讀取速度為:平均值96.0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93.4MB/Sec。檔案效能測試選單裡面,使用500MB的小檔案來測試速度,結果顯示讀取速度:維持在109MB/Sec左右,寫入速度:維持在124MB/Sec左右。隨機存取選單成績則可看出,對於小檔案的傳輸表現,寫入速度比讀取速度快很多。額外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與寫入速度也表現不錯,外圈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讀取109.968MB/s,寫入125.624MB/s的水準。 AJA System Test的話,讀寫測試結果在122MB/s~132MB上下。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303.23。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13.242MB/Sec,寫入速度:105.735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99.053MB/Sec,寫入速度為60.322MB/Sec,效能表現最佳的項目落在128.0~4096.0。 除了高速與大容量的優點外,在硬碟上還內建了Dashboard工具程式,可以用來快速備份/還原電腦以及行動裝置 (需在行動裝置上安裝Seagate Backup APP) 的資料。而且,現在選購這款硬碟的使用者還可以獲贈200GB容量的OneDrive雲端空間,使用期限為2年。如果您有購買這款外接硬碟,一定要記得上網註冊硬碟機,才能取得OneDrive免費空間。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45-1305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